THE FUNDEMANTALS: Why Tiny Changes Make a Big Difference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tomic habits
你得到的结果是衡量你习惯的滞后指标。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的现在是由你的过去决定的,你的未来是由你现在所决定的)
好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你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相当长时间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直到有一天,你突破了临界点,跨入了新境界,这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
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
仅仅关注目标有很多弊病:
- 目标是具有误导性的。你不应该将夺取胜利的诀窍简单地归结为雄心勃勃的目标,全然忘记了很多制定了同样目标的人最终却失败了。
- 实现一个目标只是短暂的改变生活。如果不关注长期的体系建设,所做的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失败的危机可能就潜伏在未来某个时刻。
- 目标束缚了幸福感。最终结果无非就两种,一是与目标相悖,大失所望,二是实现了既定目标,最终取得了短暂的成功。过分专注会拘泥于狭隘的幸福观,埋藏着因失败而沮丧甚至自暴自弃的危险。而当你爱上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你不必容许自己享受快乐的那一刻的到来。正常运行的体系允许你长期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 目标与长远改进的大方向不一致。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定式会导致你将所有努力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目标上,一旦目标实现,动力也随着丧失。
由此看来,思维从更高层面指导人的行为。反过来,你需要行动来实践和巩固好的思维。
如果你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问题的根源不是你,而是你的体系。
How your habits shape your identity (and vice versa)
改变习惯之举颇有挑战,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二是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
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改变结果;第二层次是改变过程,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第三也是最深入的一层是改变你的身份,涉及改变你的信仰。
我们自然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过程从而改变未来事件的结果。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达到的目的上,这导致我们培养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
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是一种外因驱动的习惯;基于身份的习惯是一种内在驱动的习惯。
例子 >>> 同样是被问要不要来支烟,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而乙说:”不,谢谢。我不抽烟了“。前者仍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在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而后者回应稍有不同,但他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
每一个行为体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体系。体系是由一整套信念和假设塑造的,它就是隐藏在背后的身份。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所以培养习惯或者改变习惯不能不考虑改变身份。
内在激励的终极形式是习惯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说是我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是一回事,而说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则是另一回事。
真正的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上的改变。你可能会出于某种动机而培养一种习惯,但让你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经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
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目标不是打乒乓球,而是成为 Pro。
你的行为通常反映了你的身份。某些想法或行为与你的身份贴合得越紧密,就越难改变它,而当它们相互冲突时,你将无法付诸行动。
长期来讲,你不能坚持习惯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自我形象妨碍着你。成为最好的你需要你不断地修饰你的信仰,提升和拓展你的身份。
改变你身份的两步进程。
Reference
- 掌握习惯. James Clear